社交要读心理学:交际应酬与为人处世中的心理策略(5)

分类:美文同人

作者:牧之 张震 主编
更新:2024-08-24 10:50
《社交要读心理学:交际应酬与为人处世中的心理策略(5) 》 —> 全文阅读

这个实验虽小,却证明了互惠定律的作用。当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我们总觉得应该回报对方。如果一个人帮了我们一次忙,我们也会帮他一次,或者给他送礼品,或请他吃饭。如果别人记住了我们的生日,并送我们礼品,我们对他也会这么做。

中国古代讲究礼尚往来,也是互惠定律的表现。这似乎是人类行为不成文的规则。

一个人向朋友请教一件事,两人聚会吃饭,那么账单就理所当然应由请教人的这个人付,因为他是有求于人的一方。如果他不懂这个道理,反而让对方付,就很不得体。

在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之间,你求别人办事,如果没有及时地回报,下一次又求人家,就显得不太自然。因为人家会怀疑你是否有回报的意识,是否感激他对你的付出?及时地回报,可以表明自己是知恩图报的人,有利于相互的继续交往。如果不及时回报,会给你带来一些麻烦。你一直欠着这个情,如果对方突然有一件事反过来求你,而你又觉得不太好办的话,就很难拒绝了。俗话说:“受人一饭,听人使唤。”可以说,为了保持一定的自由,你最好不要欠人情债。

当然,在关系很亲密的朋友之间,就不一定要马上回报,那样可能反而显得生疏,但也不等于不回报,可选择适当的时机,再回报。

朋友间维护友谊遵循着互惠定律,爱情也是如此。世上没有绝对无私奉献的爱情,不像歌里和诗里表现的那样。爱情也是讲求互惠互利的,双方需要保持一个利益的平衡。如果平衡被严重打破,就可能导致关系破裂。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像坐跷跷板一样,要高低交替。一个永远不肯吃亏、不肯让步的人,即使真正得到好处,也是暂时的,迟早要被别人讨厌和疏远。

第9节相似定律

——我们会因为对方和我们相似而喜欢对方

古时候钟子期和伯牙的友谊非常有名。钟子期有出神入化的琴技,而只有伯牙才能听出他琴技的高妙,于是钟子期和伯牙成为最知己的朋友。后来钟子期在政治斗争中被杀,伯牙非常伤心,终生不再弹琴了,因为已经没有人能够听懂了,何况这还会勾起他对钟子期的怀念和伤感。

钟子期、伯牙之所以有超乎寻常的友情,就是因为他们有个相似的特点——对音乐的高超的鉴赏力。因为无人能取代钟子期,所以他在伯牙心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有个成语叫“臭味相投”,还有个俗语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都是人们对和自己相似的人容易看着顺眼,容易成为朋友。相反,如果志趣不投,人和人就不容易成为朋友;即使本来是朋友,发现志趣各异,也会变成陌路。古时候“割席断交”的故事,就和钟子期、伯牙的故事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