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智慧(3)

分类:美文同人

作者:金灶沐
更新:2024-08-28 16:11
《王阳明心学智慧(3) 》 —> 全文阅读

人在心静下来的时候,往往能够观照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就好像波浪迭起的时候,我们无法看清水底的情况,只有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才能看到清澈的水底一样。所以,静坐是人们放下心外一切的有效方法。

“静虑息欲致良知”,这是王阳明讲知行合一时提出的。意思是说,当你感到万分疲惫的时候,只需静坐下来,闭上眼睛,打开心眼去看内心存在的那个世界,疲劳就会渐渐消退,祥和空灵的境界也会随之而来。

想要达到心灵的宁静已实属不易,如果还要在宁静的境界里感悟人生的奔腾则是难上加难。因为外界的嘈杂难敌内心的安宁,但是环境的安宁却不容易让人兴奋,当人们被静谧吞没的时候,是兴奋不起来的,因此在宁静中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活力四射就显得很难得。

人当心如止水,但是止水并不是死水,所谓静止只是相对的状态,人生往往是宁静中暗藏着波涛汹涌,那些最平淡的事情里面往往酝酿着最为激烈的革命。一个人如能做到在宁静中感悟奔腾,便可到达心灵的至高境界。

虽然听见看见,但心不随着声色去

又问:“用功收心时,有声、色在前,如常闻见,恐不是专一。”

曰:“如何欲不闻见?除是槁木死灰,耳聋目盲则可,只是虽闻见而不流去便是。”

弟子九川问道:“专心用功的时候,声、色在眼前出现,如果还像往常那样去看去听,恐怕就不能专一了。”

王阳明回答说:“怎么能不想去听不想去看呢?除非是槁木死灰的人或者耳聋眼瞎的人。只是虽然听见或看见了,心却不跟着它们走就是了。”

这其实就是不动心的境界,正如人们常说的:“风吹云动心不动,见到境界不动心。”

佛家所说的“不动心”从本质上讲,是指清净空寂的真如本性。想要成功,不能缺乏“不动心”,它是思想意志的顶梁柱,失去了“不动心”,人就会失去生活的方向,在迷茫中徘徊。“不动心”还可以排除私心杂念,战胜心魔,直达清净自由的“如来”境界。由此可见,佛家是将“不动心”看作一个名词,即不动的心。

而王阳明则将“不动心”看作一个动词,即他常说的心无外物。只有做到心无外物,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

一天,家里的酱油用完了,妈妈就叫10岁的儿子拿一个空碗去打酱油。妈妈拿钱给孩子的时候,反复嘱咐他不要把酱油弄洒了。

从小男孩家到酱油店不算远,大概有四五百米的距离。小男孩买了酱油后,头也不敢抬地往回走,他想到母亲的交代,更是觉得紧张。他始终盯着装满酱油的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小路上,丝毫不敢东张西望。所以很短的一段路就显得比什么时候都要长,怎么都走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