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狐出没(2)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我本非我
更新:2024-08-29 13:02
《战国狐出没(2) 》 —> 全文阅读

当时师父已经有了两个弟子,都跟我差不多年纪,是一对亲兄弟。大的八岁叫庞焕,小的三岁叫庞煖。我们三人情同手足在山上过了十二年,结果我因为看守丹炉的时候打了盹,被师父罚下山,要“看天意”才能重新归山。

我当然知道并非因为我打盹的缘故才被发落下山。否则他大可以让我下山自生自灭,完全没有必要给我写介绍信,让我进入相邦府做门客。

我怎么说都是两世为人,曾经也读过《老子》《庄子》和后世小资小清新对老庄的种种“感悟”,但是真正拜入师父门下之后,我才知道道家传人是什么样的风骨。如果有圣人,就该是师父那个模样。

这种被圣人遗弃的沮丧感,直到我在相邦府上住了几日,从客房搬入内院,正式成为上宾,吃饱了肚子,方才有所淡去。

虽然师父在我看来是圣人,但他并不是闻名诸侯的大才。他与相邦肥义的交往其实也只是一面之缘,因为这个时代识字率实在太低,我又能写一笔漂亮的篆书,相邦大人才看在“故人”的面子上将我留下,给予上宾的待遇。

传说相邦有胡人的血统,但是我觉得这种传说不靠谱,从他身上根本看不到丝毫的暴戾。肥氏的采邑在肥乡,故而称肥氏,其实他是个矮小干瘦的老头。虽然明知姓氏跟身材完全没有关系,但每次看到相邦都让我有种不和谐的感觉。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在相邦召唤的时候跟随左右,打打酱油,写写记记,开开玩笑。至于参与机密,出谋划策,让人惊叹我的智商超群……目前还有些遥远。

这在穿越者中似乎有些丢人,但我不得不承认这并不能简单归罪于机遇。我每隔三五天就能见到一次供我衣食的家主,所以的确不缺乏机会。

问题在于障碍。

师父是楚国人,一口楚国口音的雅言,偶尔还会大段大段用吟唱般的楚国方言讲课。再加上他老人家周游列国,时不时会在对话中加入不知道从来听来的土话。我是赵国人不假,但真正的邯郸话只听了三年。十几年的山野生活,主要是跟庞氏兄弟聊天。他俩是魏国人,说得一口大梁话。我再次回到邯郸的时候,听到这一世的母语居然有些恍惚,在脑中打了好几个转才反应过来。跟人说话时舌头僵直,最后蹦出来的竟是邯郸人都听不懂的邯郸话。

撇开语言障碍不谈,对时事的了解障碍也让我很头疼。两岁以前,我压根听不懂这里的语言,只感觉他们衣着怪异,跟电视里看到的古装片十分不同。在那段饥寒交迫度日如年的日子里,我甚至不确定自己是转世在过往的历史之中,还是到了一个完全无关的异界。

直到跟师父入山,读完了满满三间石室的藏书,才有八成把握自己是转世重生在战国时代。

呼,这个事实让我着实痛苦了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