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夏(4)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修戈
更新:2024-09-03 11:39
《诸夏(4) 》 —> 全文阅读

老吴一叠声的答应着,就见陈晓奇冲着他微微一笑,他赶忙塌身子见礼,而后就看这三个人急匆匆的上了楼。老吴莫名其妙的摇摇头,对于这位陈掌柜的这种雷厉风行甚至于鲁莽的作风,他还真是没怎么习惯啊!

再说三个人上了楼,拐角处是一间单独的会客室,另一头则是染厂专门试验配置染料方子的地方,类似于现代的化学实验室,但是试剂数量和设备器皿自然是差着千万里,就连试管量杯这些东西都稀罕得很。

陈寿庭是染土布的出身,化学知识不怎么懂,反应原理就更别提了,纯粹靠自己摸熟了那些个染料和试剂来回的倒腾。单纯的调色配色还好说,但是具体到印染的时候是否能保证颜色的均匀和耐久度,这就需要反反复复的实践了。他能有今天这种成色,靠的就是十年的辛苦实践。

这个时代,颜色实在是匮乏的很,天然染料需要从植物和矿物里面提取,成本非常的高,绝大部分被用来然那些上等的丝绸,寻常棉布、麻布是用不起的,更不用说大工业生产时代,那用量海了去了。而化学染料特别是有机合成染料的问世则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寻常老百姓身上穿的衣服才有了颜色。别看古装片里面那些古人经常一身的白色布衫似乎很潇洒,其实染色的布老百姓根本穿不起。

20世纪初一直到二战期间,印染业的发展不能说快,因为单纯花布大面积普及都要到三十年代中期,而那个时候中国人能够穿上一身花布衣服是很奢侈的,别看老电影里面动不动一个村姑都是一身的花布,那纯粹扯淡,三四十年代之间,最便宜的花布也要一毛二到一毛四,那时候上海人的收入平均不到三十块钱,中下层做工的每月收入五块大洋就算是高的了,学徒工们每天几毛钱,1925年上海缫丝厂工人罢工的时候,他们每天的工资不过一毛三,还要克扣保险和伙食费,最终拿到手里的少得可怜。

就是这样,整个中国有多少这样能拿工资的人呢?一百二十万!当时的中国可是有四点五亿人口,这个比例有多可怜,想想就知道。以布铺行业为例,除了掌柜的和把头,前台柜上的学徒工们没有工资,到了民国统一之后那工资也少得可怜,全国的经济总产值才那么一点点,纺织业这还是重要的一块,仅次于农业!

因为染织业的发展缓慢,在20世纪初前三十年,像陈寿庭这样的染坊和染厂还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到了31年后,因为日本机遇转嫁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凭借自己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纺织印染业的优势,将中国印染业糟蹋的奄奄一息,核心竞争力便是整体的素质差距,并非只是政府无能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