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抉择

分类:女频言情

作者:涅个先生
更新:2024-09-17 14:45
《明末抉择 》 —> 全文阅读

(这本来是正文里的,但和故事本身无关,就摘出来作为番外发了。)

华夏由于农耕文明的限制,再加上幅员辽阔边境线过长,军事一直是历代王朝的巨大负担。

就以铁焰镇为例,我们都知道训练精兵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真是几句口号和制定纪律就可以的话,那古代华夏早就统一全世界了。毕竟我们别的不擅长,唯独喊口号和做纸上文章是五千年祖传。

每顿饭只给士兵吃两个馒头,是不可能练出什么精兵来的,这点营养很可能连日常训练都盯不下来。

不但营养得跟上,工资也得多开,身份还得有保障——只有岗位薪酬具备吸引力,招来的才不至于是混吃等死之辈。

这个事看起来简单,无非就是给当兵的吃肉喝酒开高薪,但其实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任何问题积累到一定的量,都会产生质的变化。

比如一百人吃肉喝酒好解决,可如果是一万人乃至两万人呢?这一天得吃多少肉?

按现代计量单位计算,假设两万士兵每人每天二两肉,每天就是四千斤肉的消耗。请注意,明朝可没有瘦肉精,猪也没办法一天能长一两斤。这时候人还吃不饱呢,更没有那么多精细饲料去喂猪,一年出栏每头猪能出九十斤净肉都算多的了。

就算一百斤一头,每天就要吃掉四十头猪,一年就要吃掉一万四千零六百头猪——这还只是两万士兵的肉食。

蔬菜鸡蛋及其他副食不提,就一年去搞这一万多头肉猪就是个大问题。

这可不是盖一个养猪场就能解决的问题,每个行业都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才能运行。以养猪场为例,上游的饲料厂和兽医站必不可少,下游则必须配套粪便肥料处理厂和屠宰厂。

以上工作人员的培训,各环节抗灾能力都要考虑其中。如果发生瘟疫怎么办?隔绝杀灭处理又是一个技术范畴。

一个不小心,投在养猪场的几十万两白银就会打了水漂还是小事,士兵没肉吃才是大事。你看看,猪瘟和鸡瘟看起来和军事毫无关联,但却有可能让精兵之路从中夭折。

这时候可没有冷库冷藏车,肉食和蛋类这些生鲜食物必须在本地解决,而不能凭借异地调度。

既然是精兵,光吃好喝好显然还不够,装备同样是重中之重。抛开常备兵器盔甲不提,我们聊聊兵器盔甲以外的东西——比如帐篷。

严冬行军,如何在酷寒冬夜保持温度,避免有人发烧感冒进而传染全军损失大半战斗力,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古代因为军中疫情泛滥而战败的例子不计其数,至少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已经开始带着草药征南蛮了。

军队看起来是一个单一职业,但其实需要调动庞大的社会资源和产业链来供养它,这是一个烧钱机器。

在华夏割据动乱的年代,百姓无以为生,趁乱而起的义军因为生活起点低,拿起锄头就是兵,杀过一两个人就算精兵,再加上还可以劫掠,未来没准还能拜相封侯,还算是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