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抉择(3)

分类:女频言情

作者:涅个先生
更新:2024-09-17 14:45
《明末抉择(3) 》 —> 全文阅读

仅有的一点战斗力,就是关外诸将几千小而美的家丁。但此时的关外不像当初李家一言九鼎,而是分割成了大大小小数个准军阀,就连这点精锐家丁的战斗力也分散开来了。

这些家丁守城还可以,毕竟关外诸城基本已经形同辽东军私产。但如果要想让他们为国野战,那可就难了。

因为后来女真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当李成梁这厮有意无意之中把女真一族凑到一块,导致女真大型兵团产生,悲剧已经在所难免,后面只能看大明朝自己运气如何了。很显然,以我们读到的历史来看,明末的运气简直差到了家,灭国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女真一族世代放牧渔猎,时间的积淀使他们的战马必然优于明朝国营马厂出产的战马。弓箭亦如此,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弓矢和明朝批量生产的弓箭以及粗制滥造的火器相比,一个是女真拿来吃饭的家伙,一个是打仗时才临阵磨枪的器具,孰优孰劣很容易判断。

此时明朝的技术优势还不足以拉开两个民族之间的实力代差。

人们小觑了这个时期弓箭的威力,放大了这个时代火铳的威力。弓箭虽然不如火炮,但在野战中对比火铳还是略占优势的。

火铳射速缓慢,而且一面盾车就可以轻松破解。都说弓难制,但火铳这东西工艺不过关也白搭。一边是家传良弓,一边是滥造的鸟铳,仅有的一丁点技术优势也在这田忌赛马一般的对比下输了个精光。

明朝自戚继光以后几乎再没有一个类似名将出世,这导致辽东军的野战战术越来越跑偏。火铳在野战中打不破后金的盾车,就发明出来一系列各种小型野战炮,什么中小型佛朗机、子母铳等等都是战术跑偏的证据。

明军装备的火器林林总总几十种,结果只能导致弹药难以兼容,操练难以精干。

反倒是后金一眼识破火器的关键所在,往死了猛造红夷大炮。最终的结果就是数千门小型野战炮拼不过后金几十门红夷大炮,直接被人家从两公里以外就轰溃了营。

所以不要看网上把明朝的火器吹上了天,火器牛逼不假,但和明朝军队关系不是很大。唯一一次最有可能的火器复兴,孙元化受制于恶劣的大环境而最终功亏一篑,煮熟的鸭子让孔有德和耿仲明揣包里给皇太极送去了。

先进的火器技术被皇太极剽窃了去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耿仲明和孔有德这次造反,对原本就亏空严重的明朝财政又给重重踩了一脚。

孙元化在登州训练的部队可是花了大钱的,光西洋军事教官和科学家就请了数十人,是真正成建制有章法的新军。结果练兵的银子打了水漂不算,山东还被祸害了一遍……雪上加霜。

你看看,纯农耕文明想要练出一支精兵需要耗费多少银子和心血,而且还得有合适的人才。